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推廣教育處
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,食農教育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一環。近年來,國內各地政府、學校與農業單位積極合作,從校園教室延伸至社區農園,從義務教育推展至終身學習,以「從產地到餐桌」的理念,引導學生與民眾重新認識食物的來源,建立尊重自然、支持在地的飲食文化;如何應用推廣教育,傳達食農教育理念,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,鏈結不同學校、社區,藉由線上、實體互動課程,手作及體驗營等活動,將食農教育普及至學童與非從農的民眾,同時為從農者開設進階課程,培育食農教育講師,從理論技術到實作應用,給予多元學習與互相交流的機會。
台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114年度推廣教育從業人員訓練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承辦,主題為「食農教育推廣應用實務」,為期兩天。活動開幕由台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張元杰理事長致詞,勉勵各校推廣教育從業人員精進專業、建立特色,把握機會互動交流、教學相長,接著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推廣教育處彭克仲處長致歡迎詞,誠摯歡迎貴賓們蒞臨,簡述屏科大以農立校之發展,希望藉由此次活動講座及體驗設計,認識食農教育於推廣教育之應用。第一天的講座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推廣教育處林俊男副處長主講,介紹如何設計食農教育課程,促進都市與農村交流與共生,建構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信賴關係,傳承並發揚特色飲食文化,推動對環境友善之生產及消費關係,並參訪屏科大智慧農業中心,透過農場的體驗,落實五感的記憶;到了茶敘時間,邊享用校內農產品做出的特色點心,與會人員之間互相分享經驗與心得,交流更加密切。次日活動主題是食農教育推廣課程設計實務,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科技農業進修學士學位學程的劉上賓助理教授,以屏東知名的可可產業為例,讓與會人員以食農教育推廣課程參加者的身分實際體驗,除了介紹可可相關背景,更加入手作課程,使參與者更加融入課程;在活動期間,講師與學員們積極互動交流,透過親身體驗了解食農教育課程的樂趣所在,並期望以此為發想,在未來設計出更多元的推廣課程,增加更多人對食農教育的認識。
2022年《食農教育法》正式上路後,為全國推動食農教育奠定法律基礎。食農教育不僅止於教育領域,更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透過政策引導、社會參與及產業連結,讓全民都能參與其中,從選擇每一餐的食材開始,培養對土地與生活的深刻理解。透過推廣教育設計與跨域合作,可以讓食農教育成為台灣農業的助力,冀望推動年輕世代認識並認同在地農業,促進台灣農業永續發展。



